该用户从未签到 TA的每日心情 | 开心 2022-10-14 16:47 |
---|

|
【传送门】
[科幻未来] 《北京折叠》作者:郝景芳
【文案】
讲述了北京存在3个互相折叠的生活空间,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,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了一些交集。2012年12月,郝景芳在她常去的水木社区科幻版发布了这篇作品的初稿,并在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连载完成,14年于《文艺风赏》正式发表。曾有书评写道,《北京折叠》是隐喻了当前社会不同阶层,描绘的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组织架构。
【书评】
2016年8月21日,《北京折叠》获得第74届雨果奖(雨果奖,是“世界科幻协会”(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,简称WSFS)所颁发的奖项,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(World SF Convention)上颁发,正式名称为”科幻成就奖“(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),为纪念“科幻杂志之父”雨果·根斯巴克” (Hugo Gernsback),命名为雨果奖。雨果奖和星云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。)最佳中短篇小说奖。这部作品,一奖成名。我是在它拿到雨果奖之后在微信上看的,很短,一个小时基本就可以阅读完。
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。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,五百万人口,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。空间休眠,大地翻转。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。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,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,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,从十点到清晨六点,然后回到第一空间。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,小心翼翼隔离,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,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。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,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,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。不同空间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,随便跑到另一个空间去,就是犯法。
这部作品的主角,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,考了三年大学,没考上,继承父业做了垃圾工。一个月工资一万块,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块。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,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,为了筹钱,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。从第三空间到了第二空间,带着第二空间的信,去了第一空间,之后带着第一空间的回信原路返回。第二空间年轻人跃跃欲试,对第一空间的向往和对爱人的憧憬,他们想着去第三空间历练之后升到第一空间;第一空间里那个被第二空间憧憬的爱人其实是个依附者,她要第一空间,也想要一些爱情的想象空间。而第一空间的决策者们在机器人已经具备处理垃圾的能力时,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保留了第三空间的工作。因而,他们的决策是让第三空间的人“塞到夜里”,不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。这部小说平静有些麻木,细思则有些不寒而栗。
北京折叠,从物理构架设计看折叠的是空间和时间资源: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,为了平衡这种不均,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,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。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。时间则是24:16:8。这种资源的分配,意味着第三空间的老刀没有足够资源的支撑去考上大学,进入第二空间;第二空间的秦天,偶尔有机会去第一空间学习,一心想着去第三空间混混管理经验,进入第一空间。资源分配一旦被固化,人的流动也就会固化,你很难跨越自身的空间为自己,为自己的家人或后代争取更好的机会。比如,第一空间某所大学以前在三个空间的招生比率:1:1:1,即便如此,按照居民总数,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就有很大的倾斜,然而,通过某种政策评估,说地方办学,招生应该向地方倾斜,每年第一空间向这所大学投入占比超过50%,所以招生比例应改为6:3:1.。第三空间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瞬间就从33%变成10%,将来有可能更低。
北京折叠,从内涵上还折叠了权利和希望。美国的《独立宣言》里有一句:“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:人人生而平等,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,其中包括生命权、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。”在这部作品里,三个空间里的人生而不平等,不同空间人的生活时间的不同定义了不平等的生命权,空间之间迁徙的非法性限制了自由权,而主观定义的幸福权则包含财产权,公共资源的共享权利等。北京折叠的人因为空间,变成不同的人,有的人生而高贵,有的人生而卑贱,当第一空间中从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晋升的人占比越来越少,科技发展使之间的经济互动越少,空间之间的隔离将越来越稳固。在北京,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觉得民工的孩子跟自己是不一样的,他们脏而且不懂规矩,所以我不愿意跟他们一起上学。也许长大之后,我也不会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个空间。在将来的某个时候,我也许会投票让他们离开我的城市。不过由于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,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一样。如果没有天授人权,我们将会建立和建设出这么一个折叠空间。
北京折叠,是科幻,是现实,也许还会是未来。我们将会因为人性的怜悯而使所有人享受平等的权利,还是因循社会效率的导引越来越两极化,亦或是某天全部打破重来,财富和阶层在动乱中重新分配,重复中国社会螺旋式上升模式。这要看我们每个人在有机会投票时选择什么。
【评分】
北京折叠,不是硬科幻,更像反乌托邦小说,它根据现实拟合了一个虚构的世界,这个世界有着现实的脉络。将来是否就变成那样一个社会,我们会看到结果,不是很远。强烈推荐阅读,中篇小说,开卷有益。5分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